73歲周女士因長期咳嗽而就醫,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罹患肺癌第三期。家屬考慮親人年長,擔心傳統治療方式的耐受性不佳,與醫師討論不同的治療方式。邱國樑仔細評估,剛好病人是上皮細胞癌、沒有基因突變、做免疫染色標記陽性反應高,所以可以施行免疫治療。
周女士每3周接受一次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」注射,施打2劑後回診檢查,腫瘤明顯縮小,2年療程期間腫瘤從乒乓球大小縮小到像綠豆,病人主述身體只有輕微皮膚乾癢副作用。
邱國樑指出,免疫療法可用在第一線免疫指標表現高的病人或後線治療,例如經過化療、標靶、放射線治療失敗的病人。免疫治療除單獨使用,也可以合併化療、放療及不同免疫藥物使用,但如何搭配,須由醫師參照病人臨床狀況研判之後決定。他補充,國外也有醫學研究讓病人還沒接受過其他治療,只要免疫標記反應越高,就施作免疫治療。
不是所有癌症都適合免疫治療
臺中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高瑞和表示,人體牙周病治療產生癌細胞時,免疫細胞會主動攻擊並殲滅它。但醫學研究發牙周病治療現,癌細胞要自保也會產生一種物質干擾免疫細胞,使免疫細胞無力攻擊癌細胞,讓癌細胞有機會成長變大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,就是讓癌細胞無法干擾免疫細胞的活性,使免疫細胞能重新整裝進行攻擊,達到殲滅癌細胞效果。
首先會為您全面檢查牙周狀況,包含X光攝影、牙周微探測針測量骨破壞、全口臨床照片提供治療前後的參考,若是嚴重的患者,我們建議進行顯微鏡細菌觀察與培養。牙周病初期的病人往往只需要「微創牙周治療」即可,但是嚴重牙周病則可能需要更積極全面的療程。治療時程因人而異,可能僅需單次療程、也可能需要數個月的長期治療。醫師將悉心根據您個別情況,給予最適合的牙周治療方式。藉由顯微微創方式,有經驗的醫師會精密微觀牙周各處的大小「病灶」,輔以人體工學之高精密手術儀器,徹底清除牙結石,並將治療工具深入牙齦發炎底部,完整將牙根表面的毒素刮除,有效抑制細菌發炎,還給牙齒生長一個乾淨、安全的空間,以利接下來牙周組織的癒合!過程中,無須切開牙齦,出血量自然微乎其微,還可配合防蛀牙與去敏感的處理,並進一步導入殺菌物質,大幅增加治療成效。過程中您幾乎感受不到痛的感覺,而且復原速度極為迅速。
「但目前並不是所有癌症都適用於免疫療法」高瑞和建議,還是依照衛福部公告的適應症進行治療。他說,目前各類癌症已有的標準治療都經過實證有治療效果,建議病人可依照醫囑先接受癌症標準治療,再視狀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進行免疫療法。
別輕忽了副作用 關鍵在篩檢
雖然,免疫療法研究似乎給了癌症病人一線生機,但邱國樑強調牙周病治療方式,注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會引起身體免疫反應增強,要小心治療中的副作用,如皮膚炎、腹瀉、肝腎功能異常、荷爾蒙功能失調等,甚至肺部纖維化,輕則停藥或治療後恢復,嚴重時甚至可能致命,因此過程中要密切追蹤,以免發生危險。
邱國樑補充說明,肺癌分為四大類:小細胞肺癌、大細胞癌、鱗狀上皮細胞癌、肺腺癌。4/1起,健保試行部份就是小細胞癌之外的其他3種肺癌。
邱國樑說,從醫師觀點還是希望提早篩檢,只要有肺癌家族史、吸菸20年以上、工作環境有空氣污染暴露的人,每2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,應該可以提早預防,即使篩檢病人有1/4會查出異常,也屬於早期,治療成功機率很高。大眾應該從篩檢預防著手,而牙周病治療方式非做免疫療法。
台灣人的口腔問題高居亞洲之冠,但對牙齒健康的重視卻嚴重落後。一般人在牙疼時會去看牙醫,卻不知刷牙時牙齦出血更需要找牙醫診治。根據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全年度健保資料統計,台灣地區成年人罹患牙周病比例高達9成。其實牙周病與高血壓、糖尿病同樣是成年人常見的慢性病,大家關心血壓、血糖健康的同時,也不容忽視牙周健康。 你知道身體最多細菌是哪一個部位?答案是口腔。口腔內的牙周如同建築物的地基,一旦鬆垮,不但無福再享受美食,健康也受到影響。
1.引發全身性疾病:牙周病對健康的影響不限於牙齒,可能成為全身感染病灶,引起全身器官的病變,導致疾病發生。
2.嚴重傷害孕婦及胎兒:大家皆知,菸酒危害孕婦;但很少人明白,牙周病比菸酒更傷害孕婦及胎兒。牙周細菌進入孕婦體內血液中,會提高早產風險,並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。
3.營養失調:牙周病所引起牙齒移位、缺牙、咬合錯亂,均會造成吃東西困難,導致營養失衡。如果是中老年人更是會影響消化與吸收,加速身體老化。
4.影響容貌、發音:牙齒可以維持臉型的長度與豐腴,缺牙會像「陽婆婆」一樣,臉頰與嘴唇上佈滿皺紋,老態顯現。就算沒有皺紋,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化膿、缺牙、牙齒伸長移位、口臭等,及說話漏風,都會影響個人形象,造成心理問題。
5.花大錢治療:牙周病療程複雜,健保能給付的範圍通常只涵蓋傳統手術清除牙結石的部份,其餘的治療或整型需自費,且費用昂貴。
留言列表